一、项目概述
宁波某景物区泛起了山体落石及滑坡等征象,政府提出治理要求。设计方凭证现场条件,给出的解决计划是接纳微型桩举行加固处置惩罚。所谓微型桩即先用钻机打一个钻孔,然后下放注浆管,注浆管周围包裹3根钢筋,通过注浆管向孔桩灌注水泥浆,从而抵达对山体举行加固的目的。
二、测试准备及现场测试
微型桩现场现实验工桩长为35米,以是我们据此裁剪制作了一根桩的电缆,并举行了重复测试,确保电缆事情正常。
电缆和配件

电缆裁剪后测试传感器事情状态
现场绑扎电缆的时间,我们将电缆绑扎到注浆管外侧,并贴紧钢筋侧面,确保在注浆管下放的历程中不会损坏电缆。
电缆绑扎
水泥浆灌注完成后,我们毗连了数据收罗盒TAP,TAP预设每15分钟收罗一次数据。48小时后,我们再次到现场,取回测试数据。
三、数据剖析及总结
在对TIP数据举行剖析的时间,需要选取温度最高点的数据。一样平常数据收罗时间为48小时,由于一样平常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一样平常会需要48小时左右抵达温度最高值。不过这次的测试,由于接纳的是水泥浆,只用了16小时左右就抵达温度峰值。
测试刚最先时的温度曲线 峰值温度曲线
从上图的效果曲线可以看出,沿桩长偏向,温度泛起了很是大的转变,而正常情形下,从上到下,温度应该是基本一致的。这说明这根桩的温度漫衍很不正常,很有可能保存问题。
上图中,桩身上部0-6米,以及下部20-26米,这两段的温度较高,在45-60℃之间,通例混凝土的水化热最高温度一样平常在50℃左右。这批注桩的上部和下部质量较好。而中心部分,6-20米这一段,温度则很是低,只有20℃左右,并且,在整个测试的历程中,温度都基本没有变过。而这基本就是该地区的地下土层的温度,也就是说,这一段基本没有水化热,以是我们嫌疑这一段基本没有浆液。现场的钻孔纪录也显示,在8-16米这一段,主要为碎石层,很容易造成浆液流失。并且,据我们在现场相识,现场注浆按设计要求应该是将注浆管插到孔底,加压注浆,直至注满。而现场一样平常是在孔底注浆,注满后发明浆液渗漏,再从孔口注浆补满,这很有可能是造成两头有浆液,而中心没有的缘故原由。
现场钻孔纪录